中新網北京9月26日電 (記者 張素)記者26日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獲悉,該集團以706所為牽頭單位,率先研發(fā)了國產通用終端、服務器、云平臺等一系列計算機產品,打造出首個復雜、大規(guī)模國產信息系統(tǒng)“樣板間”。
源起:研制中國自己的計算機
1956年,中國官方決定將計算機納入到《十二年科學發(fā)展長期規(guī)劃》,將開創(chuàng)中國計算機技術事業(yè)等項目列為四大緊急措施之一。從那一刻開始,“中國做自己計算機”的種子便在這片神州大地上悄然孕育。
從“仿制”入手,1958年,中國人自己制造的第一部通用數(shù)字電子計算機“103機”研制成功。時任中國第一臺小型電子管數(shù)字計算機(103計算機)研制工程組副組長的706所第一任所長張梓昌,直接領導了該所技術骨干對103機的研制工作。第二年,團隊又完成了中國第一臺大型電子管數(shù)字計算機(104計算機)的研發(fā)。
分析指出,雖然103機、104機這兩型“元勛”計算機體積龐大,計算速度和存儲容量也差強人意,但它們無疑是中國計算機史上劃時代的壯舉,并為航天工程、核工程研制及天氣預報等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計算支撐。
此后,中國的計算機研制從仿制正式踏上自主創(chuàng)新之路。以103機、104機研制經驗為依托,中國第一臺自行設計、研制的大型通用數(shù)字計算機119機研制工作啟動,706所專家虞承宣擔任機器總體與邏輯設計的領導工作。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快的電子管計算機,119機的成功研制證明了中國有能力實現(xiàn)“別人有的,中國會有;別人沒有的,中國也能有”這一目標。
守望:在泥濘里培育春天
中國計算機事業(yè)在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走得還算順利,接下來的20年則顯得有些步履維艱。
20世紀80年代中期,時任國務院電子振興領導小組計算機顧問的張梓昌提出了依靠國產信息技術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倡議。但由于受到綜合國力和科研資源等多方面的制約,這項倡議并未被充分采納,中國自主研發(fā)計算機的進程也被推遲。
706所決定咬緊牙關身體力行干起來。沒有項目背景、沒有資金支持、沒有研發(fā)人員、沒有研發(fā)經驗……他們憑借著理想和信念走在自主創(chuàng)新的道路上。不久后,天熠操作系統(tǒng)雛形——MMOS應運而生。
作為全面參與國家各行業(yè)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成果,706所先后打造出“五個第一”,分別是:國內第一個小型無針注射器、第一個軍用電子地圖儀器、中國第一臺能抗核爆沖擊的密碼設備、第一臺低輻射計算機,以及全國鐵路系統(tǒng)第一臺電話號碼查詢機。還打造出“五個領先”,即:國內領先的電話計時計次計費系統(tǒng)、電冰箱保安器、印染總廠管理信息分析系統(tǒng)、中風預報儀以及外貿公司進出口業(yè)務辦公信息系統(tǒng),國產信息化產業(yè)的鏈條日漸完善。
奮進:自主創(chuàng)新,逐夢強國
進入21世紀,中國航天科工將706所在國產化計算機領域沉淀的智慧結晶進一步延伸,打造起國產化信息系統(tǒng)。
沒有經驗可以借鑒,團隊成員就翻閱各種書籍、資料,自編出一套厚厚的“寶典”;缺乏相應知識,團隊成員就每天加班加點,抱著專業(yè)書籍勤補惡補;為加快研發(fā)進度,成員們經常不分晝夜地測試、記錄、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在不斷學習與研制的過程中攻克了重重技術難關。2010年,706所打造出其第一臺基于龍芯3A處理器的國產服務器。
中國航天科工以706所作為牽頭單位,進一步研發(fā)了國產通用終端、云平臺等一系列計算機產品,打造出國內首個復雜、大規(guī)模國產信息系統(tǒng)“樣板間”,初步實現(xiàn)了國產化信息系統(tǒng)上線運行。系統(tǒng)響應速度越來越快,目前已基本滿足使用者的日常辦公需求。
相關專家表示,70年來,歷經艱難而生的國產信息系統(tǒng)已經逐漸成長壯大,從“可用”邁向“好用”。未來,它將繼續(xù)肩負護航國家信息網絡安全的重要使命,助力中國更好實現(xiàn)“網絡強國、數(shù)字強國”夢。(完)
Copyright @ 2008-2016 www.relo2c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監(jiān)督電話:0593-2099788 投稿郵箱:ndnews@126.com 中新寧德 閩ICP備15008286號